1月10日,我校舉行了新年后的第一次升旗儀式。儀式邀請了青年班主任張樹林老師作精彩演講。張老師的發言題目是“兼容并包,他山之石亦可助我擎舉民族美育之大任”。張老師引經據典,強調了“兼容并包”的魅力與重要性。他強調:“不僅是在傳統與現今的文化中,我們需要兼容并包,以辯證地看待文化間的差異,在民族美育上皆是如此。”張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對于“美育”的理解。他認為美育是獲得內心豐盈和生命狀態厚實的重要途徑。青年一代需要開放包容的美育,唯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,才能更好地逐夢綻芳華,建功新時代!
兼容并包 他山之石亦可助力我們擎舉民族美育之大任
王充曾在《論衡》中言:“才有深淺,無有古今;文有偽真,無有故新。”晚清時期,辜鴻銘貫通中西卻堅守傳統文化;而胡適、陳獨秀等人支持創新進取,推崇西方文化。他們的觀點截然不同,卻能共處于當時的北大,一同鉆研學術,可見“兼容并包”的魅力與重要性。不僅是在傳統與現今的文化中,我們需要兼容并包以辯證地看待文化間的差異,在民族美育上皆是如此,兼容并包,他山之石亦可助力我們擎舉民族美育之大任。
兼容并包 方可肩負好民族美育之大任
進入新時代,更應奏響美育號角,構建時代恢弘藍圖!美育猶如水和空氣,受之不絕,失之難存。新時代國家領路人有言:“中國新青年是與時代同向同行的一代。”新青年生逢盛世,肩負重任,更離不開美育的滋養與灌溉,唯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,才能更好地逐夢綻芳華,建功新時代!加強美育建設,功在現今,利在未來。而美育的建設,也離不開尊重各民族美育的多樣性,汲取各民族美育育的優點,才可肩負好民族美育之大任。
兼容并包 方可為美育創造更加光明的未來
如今,經濟全球化的推進,民族美育間的兼容并包更加有必要,如現今構建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一般,我們不應以文化、種族、語言等等上的差異去片面地看待民族文化、看待一個國家文化,而是應該在同一高度的平臺上正視彼此,取長補短。從個人到文化、國家,不應拘泥于某一方面的差異,而應辯證地認可其優點,舍棄其弊處。
兼容并包,他山之石亦可助我擎舉民族美育之大任!從個人到國家再到美育,尊重多樣性且善于兼容并包,相互取長補短,方可為美育創造更加光明的未來!
教師簡介:張樹林,河北石家莊人,2021年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,獲教育學碩士學位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