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終究在生活的浮沉之中找尋了一方寧靜。
一切感知都從廊橋處傳來,隔壁食堂的飯香與抽油煙機的轟鳴,沿著廊橋涌進教室。飛鳥劃過長空,留下幾聲鳴囀,風從廊橋的罅隙間穿過,煽動枝干,密葉,課間的喧囂被調諧。一切的一切都在隨著韻律顫動,連同心跳一起,如同撥弦的余音,隨廊橋而來。
這座廊橋,離世界最遠,也離世界最近。
它溝通意識和本能。人潮涌動,沿著它向食堂奔去,無數味覺的表達,炸開在大腦間。成群的人穿行于廊橋之上,影子被暮色融化,帶著本能回歸意識。
枯黃的太陽隱匿于浮光與層云之中,隨時間墜入云之海,在空白的天色里,淹沒,融化。斜陽半殘,邊緣融化成鎏金,有些勾勒云的影子。向更遠處,一點一點,淺紅更深紅,落日熔金。暮色盡頭,群青匍匐著守望,如同涌動的潮汐。
廊橋上,一個旅人之孤獨,融化在晚鐘聲里。
總會有人駐足,等一泓月光。群青降臨大地。一聲驚鴻,劃破長空,點點星光如同夜的傷口,輕狂、一腔熱血,伴著生長痛。
青春令人快意的地方,就在于如此之疼痛,如同褪尾的青蛙第一次攀上陸地,未成熟的肺葉感受到缺氧的疼痛。這是一種新奇,縱使是多么細小的感受。好奇心也會放大感官,讓知覺自我折磨。能織成詩的,是如此稀松平常的痛苦!
就如同現在這樣,遙望無盡星空。矯揉造作,開始書寫惆悵。天地萬物與我勾連意象,疏影橫斜,望月懷鄉。
世界闃然無聲,天地間只余廊橋,我,和融化的月光。
這苦痛多靜謐!在夜色中虛張聲勢,抬頭遠望,笑我竟辨不出參商。
疏雨在枝頭依依不舍,新月姍姍來遲。空氣里氤氳著易碎的潮濕。下雨天最適合煽情:雨幕遮掩遠方的視線;只能聽見雨珠碎落,滴滴點點。燈光勾勒廊橋的陰影,有人站在雨中,無數雨滴向他墜落。
就算意氣風發,就算年少輕狂,也想淋一場大雨。情緒的爆發,從來不是失意者的權利。站在廊橋之上,于狂風與驟雨之中感受自由和絕望。然后明白,不棲寒枝,獨冷沙洲,是一種不將就。
梅雨浸潤大地,生長都顯得悄然無聲。雨水潛入土地,化作麥稈每一寸,每一尺;每一滴汗水結成的,一個個光輝的瞬間.
靜候豐收,釀一壺屠蘇——敬,碌碌耕耘的每一個。
天藍的校服,承載碧海與蒼穹;兩尺書桌,寄寓文明與思想;短短廊橋,是獨屬于正中的詩和遠方。(2020級 吳佳藝)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